当前位置:首页 >> 业务信息 >> 应急救援

有速度!有力度!有温度!中国红十字会系统驰援甘肃、青海地震灾区纪实

发布时间: 2024/01/08 10:08:05

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6.2级地震发生后,中国红十字会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李强总理要求,快速响应,迅速行动,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,启动应急救援西北协作区协作机制,向灾区调集红十字救援队,开展生命搜救、安置点建设、生活保障、心理支持、应急供餐、应急厕所保障和救灾物资运输发放等工作,为了群众的安危和冷暖,日夜奋战。


20余支红十字救援队从四面八方驰援灾区,红十字人不畏艰险,冲锋在前;一顶顶红十字帐篷在安置点拔地而起,为受灾群众抵挡严寒,成为他们的临时家园。棉帐篷内暖意融融,冬至日的水饺热气腾腾,走出阴霾的孩子们绽放笑颜,安置点旁的厕所整洁美观……红十字,在寒冬中传递温暖,在废墟中播种希望。 





灾难



一场从天而降的灾难,吞噬了杨晓龙的7位亲人。

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,积石山6.2级地震引发了罕见的泥流灾害,巨量的泥流瞬间袭击了青海省五万至六万平方米的土地,海东市民和县的金田村和草滩村受灾严重。


12月19日一早,匆忙赶回金田村的杨晓龙得知,大伯、二伯和自家的房子已经被淤泥淹没,大伯母、大嫂和二伯父家的5位亲人失联。21日下午,救援人员扒开几米厚的淤泥,找到了杨晓龙二伯家的5口人:3个大人围在一起,护着两名用棉被包裹着的孩子。他们是杨晓龙的二伯父、二伯母、怀孕6个月的二姐以及两个侄女,其中一个4岁正在上幼儿园,另一个1岁9个月。二姐是在地震前3天才回来的,想在娘家养胎,同时陪陪父母。

12月22日上午,杨晓龙和弟弟在帐篷里照顾80岁的爷爷,其他家人都去附近帮忙搬运物资。爷爷身体不好,近两天出现咳血症状。老人坐在床上,端着盛着几个饺子的碗,双手不住颤抖,断断续续地低声说:“我的孩子们没了……”

废墟之下,是数个家庭的破碎;废墟之上,也有劫后余生的重逢。

20日早上8点,金田村村民杨福成回到被淤泥淹没的村庄,远远望见自家的小狗嫚嫚在戏台上,正冲他不停地叫。戏台较高,周围是深深的淤泥,他无法继续前进,只能和它隔空相望。次日一早,杨福成又来到此处,淤泥已经被冻住,嫚嫚一路飞奔,扑入他的怀中, 劫后余生的重逢让一人一狗格外亲热。

18日夜里,妻子王永宝兰和杨福成视频聊天,二人聊了半个多小时。放下手机,王永宝兰却怎么也睡不着,她听见嫚嫚在院子里狂吠。天太冷,她懒得起身,看了一眼手机:23时50分。几分钟后,地动山摇,柜子上的物品哗啦一下摔在地上。王永宝兰穿着内衣跑出屋门,院子的大铁门在地震中被挤压变形,怎么也打不开。这时,大地又一阵晃动,她拼尽全力拽开铁门,冲了出去。


出了门,王永宝兰遇到同样逃出家门的邻居们,黑暗中,有人大喊:“赶紧跑!后面有水!”如果只是地震,村民跑到院子里足可脱险,可在地震发生一两分钟后,跑出家门的村民们都听到了类似打雷的巨响。随后,黑压压的大片泥浆如同无形的怪兽快速袭来,房子像纸盒一样被推倒、淹没。王永宝兰亲眼看见后院邻居家的房子瞬间倒塌,“一个都没跑出来……”来不及多想,她只顾得上在漆黑的冬夜里深一脚浅一脚地狂奔,有一瞬间,她似乎瞥见空中有闪电一闪而过,不知是火灾还是电线起火。

午夜时分,金田村外燃起了一堆堆篝火,逃出来的村民十几人一群,围着火堆取暖。他们半生的积蓄,都被深埋在淤泥之下,一同被埋的,有女儿的嫁妆,儿子的婚房,一年的收成,还有亲人的生命。

震后第二天,王永宝兰一家人住进了红十字帐篷,火炉上的水壶滋滋冒着热气,嫚嫚轻轻走进帐篷,乖巧地钻进主人怀里,回想起那一夜的恐惧和幸运,她说:“是嫚嫚救了我一条命。”



驰援



12月19日,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率工作组赴地震灾区甘肃积石山县、青海民和县看望受灾群众,了解灾区需求,调度全国红十字救援力量支援灾区。

19日凌晨1时50分,甘肃省红十字救援队第一时间响应,奔赴灾区;13时30分,中国红十字(宁夏)赈济救援队整装出发,赶赴受灾一线;接到任务后,中国红十字(青海)赈济救援队、红十字心理救援队、宁夏红十字心理救援队、陕西省红十字救援队、中国红十字(云南、新疆、贵州)大众卫生救援队、四川红十字赈济救援队等20余支红十字救援队伍纷纷集结,向震中挺进。

19日凌晨5时许,甘肃省红十字救援队抵达震中大河家镇克新民村。数十名队员不眠不休,抵达灾区便立即开展工作,一直拼到了20日晚上,队员们累得感觉眼睛都快掉出来了”。


20日一早,青岛红十字救援队抵达灾区,搭建帐篷、发放物资,手把手地教当地群众搭建帐篷。

21日,震后第三天,中国红十字救援队连夜奋战,紧急为积石山县大河家镇6个受灾村搭建887顶棉帐篷。当夜,60余名红十字救援队队员,在零下17摄氏度的严寒中卸车、转运、分发、搭建……脸冻红了,脚冻麻了,手冻僵了,一顶顶帐篷搭起来了,灾区群众的心暖了。“我们会永远记得中国红十字会给我们送的温暖帐篷。”一名受灾群众含泪说。


整齐的帐篷伫立在安置点,受灾群众有了临时的家。中国红十字(云南、新疆、贵州)大众卫生救援队开始了忙碌的工作。为了解决安置点群众的如厕难题,三支国家级红十字大众卫生救援队,在灾区开展应急厕所搭建、卫生科普等工作,截至2024年1月1日,累计搭建厕所383套,解决了2万余名受灾群众的如厕难题。村民们对这些干净漂亮的应急厕所爱护有加,有的村选出了维护厕所、打扫卫生的志愿者,还有的村在应急厕所内放置了纸篓和厕坑挡板,村民们说:“这个厕所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,我们得好好爱护。”


地震已经过去,但很多人心里的“余震”仍在继续。甘肃、宁夏红十字心理救援队19名队员走进安置点,走进红十字帐篷,帮受到惊吓的孩子抚平伤痛,为失去亲人者拭去泪滴。14岁的小梅曾经活泼开朗,多才多艺,地震后变得内向而敏感,心理救援队的队员们连续6天走进她住的帐篷,一点一点地敲开女孩的心扉,笑容终于重新出现在她的脸上。

每次活动结束,孩子们总会追问一句:“老师,你们明天还来不来?”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,一场尽兴的游戏,一次耐心地谈话,一个轻柔的拥抱,一份精美的礼物,驱散悲观者心中的阴霾,让无助者有力前行,帮沮丧者迎来阳光。


艰辛的救援背后,更有点滴之间的温暖。连日来,穿着红十字队服的救援队员们,走在各个安置点,常常有群众递上食物:“把这个拿去吃,你们远道而来帮助我们,说什么也不能让你们饿着。”

夜已深,安置点帐篷一侧的烟囱冒出缕缕青烟,帐篷外滴水成冰,帐篷内温暖如春,来自兵团红十字会的5位医疗专家挨个走进帐篷,询问群众的身体情况,仔细查看老人的药品,为受伤的孩子轻轻擦药。

在克新民村四社,甘肃省红十字救援队遇到一名老人焦急地站在路边,她1岁4个月的孙女左脚被大面积烫伤,老人行动不便,心急如焚。救援队二话不说,派车辆将其转运至甘肃省人民医院设立的帐篷医院,孙女得到了专业的治疗,老人的面容终于舒展,不住地说:“谢谢你们,你们是活雷锋啊!”


一套火炉,温暖一个家庭;一份粮油包,送去一份关爱。地震发生后,爱心网友通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向甘肃、青海捐赠4000套取暖炉及配套设备;12月23日晚,由爱心网友捐赠的6000份粮油包运抵灾区并陆续发放,每份粮油包内有一袋5公斤的大米、一袋5公斤的面粉、一瓶900毫升的菜籽油。与此同时,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向两省受灾地区发放5500个家庭箱,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。

各地红十字会积极响应,迅速行动,驰援甘肃、青海灾区。甘肃、青海、宁夏、陕西、湖南、浙江、江苏、上海、山东、四川、贵州、广东、云南、新疆、江西、河南、山西、河北、重庆、福建等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红十字会纷纷向灾区捐款捐物,派遣救援力量,助力当地灾后救援、救助工作。



希望



新年首日,天气晴好。地震灾区的安置点里,迎新年的红灯笼轻轻摇摆。板房内外,人们忙着打扫卫生,浣洗衣物。


经过艰苦奋战,灾区人民从地震的废墟中坚强地站了起来。板房内,受灾群众脸上的笑容又回来了,大街小巷的商家开门营业,经历苦难的新人开始筹备婚礼,灾区的一切正在恢复正常。


1月1日,中国红十字救援队在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克新民村、周家村、四堡子村、康吊村、韩陕家村、大河村等6个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,让受灾群众从地震的阴霾中走出来、提振重建家园的信心。


当日,韩陕家村红十字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,该村六社青年马建雄任队长,首批志愿者15名,为灾区留下了一支不走的红十字队伍。马建雄说:“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也在商量,要提高思想觉悟,组建个队伍,为乡亲们操点心办点事。”

马建雄聪明能干,红十字救援队进驻该村后,他一直忙前忙后,积极协调。地震中,他家的房子大墙开裂,每有车辆经过,屋顶就会簌簌落土。他说:“安置点的房子又干净又亮堂,里面有炉子,暖和和的,一下子就有了家的感觉。”


近几天,马建雄协助救援队队员们挨家挨户普及防火、防一氧化碳中毒的相关知识。“救援队员们太辛苦了,他们穿得都很单薄,却把厚衣服都发到群众手里了。我做这点事微不足道,这是中华民族好男儿应尽的义务。”

时间是良药,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人们,正慢慢从悲痛中走出来、从灾难中站起来,逐渐建立起日常生活。

杨福成正在筹划着等天气转暖了,再次出门打工。他从被淤泥掩埋的家中抢救出来的唯一物品,是儿子在西南民族大学上学期间的三张荣誉证书。证书边缘已被泥水浸染,他小心翼翼地将其擦净烘干。震后第三天,杨福成再次来到家附近,居然又找到了自家的小猫。命运无情地夺走了他们的一切,随后又出人意料地给了他希望和惊喜。


金田村,12岁的张贺平中午吃了肉馅的水饺,在安置房内聚精会神地复习英语,他的梦想是做一名英语导游;克新民村,10岁的米源青在纸上画下一座漂亮的房子,绿树环绕,鲜花盛开,上面写着“我以后的家”;韩陕家村,8岁的女孩李亦菲在废墟中救出一只小鸟,用毛巾小心包住抱在怀中,悉心喂养几日之后,小鸟飞出帐篷,飞向蓝天。
来源:中国红十字报


主办单位:晋城市红十字会

地址:山西省晋城市城区文昌西街83号

晋ICP备05001036号

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

(0356) 6993920     (0356) 2054088

jcredcross@163.com

048026